|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由 Margulis 早在1967年首次提出。 
 —早期探索阶段— 1898年,Hasher、Morton 在 Roentgen 发现X线不久,即用石膏作造影剂开始尸体动脉造影研究。1910年,Franck 和 Alwens 进行了狗、兔的动脉造影试验。
 1923年,Berberic 使用溴化锶注入人体血管进行造影。同年 Sicard 和 Forestier 用溴罂子油做静脉造影也获得成功。
 1924年,Brook 用碘化钠做了人体股动脉造影。
 1929年,Werner Frossmann 成功地将导管从自己的上臂静脉插入右心房,首创了心导管造影术,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1941年,Farinas 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做腹主动脉造影。
 1951年,Bierman 用手术暴露人体颈总动脉和肱动脉的方法做选择性的内脏动脉造影,并进性了第一次动脉灌注化疗。
 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 Seldinger 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成熟发展阶段— 1962年,Newton 首先采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疗脊椎血管瘤。1963年,Nusbaum 采用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消化道出血获得成功。
 1964年,Dotter 使用同轴导管技术,成功地为一例下肢坏疽的妇女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标志着介入放射新技术的开始。
 1965年,Sano 用导管成功的栓塞了脑动静脉畸形。
 1967年,Porstman 报告了非外科手术方法堵闭动脉导管。
 1974年,Gruntizg 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进行血管成形术。
 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介入放射学有了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并且已经分化出一些分支:如心脏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肿瘤介入放射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