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放射学的概念、范畴与发展 |
(一) 学科的萌芽与兴起 从古代埃及人使用天然芦苇的管茎区扩张尿道狭窄开始,利用置管方式解除 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等体内管道器官的阻塞性疾病,逐步地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从1904年Dawbon对颜面血肿供血动脉的拴塞治疗,到1929年Forsmann在自身体内进行的有心导管插管,应该说这些还不能成为现代放射血的起源,但是其闪烁的思想火花却燃起了人们对新学科创立的希望和追求。 1967Margulis提出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 1976年Wallace首先系统地解释并使用; 1953年Seldinger创立经皮血管穿刺技术--这是现代介入诊疗技术的基石; 1964年Dotter和Judkin介绍了经皮穿刺利用同轴导管系统对外周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进行了扩张和再通术,为今后的球囊成型术和内支架置放术奠定了基础。
(二) 学科的概念、范畴与特点
概念: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获得病理学、细菌学、生理生化学、细胞学和影像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对各种病变所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范畴 介入器材和方法学;介入诊断学;介入治疗学。 范畴--临床范围 肿瘤的介入诊疗学;非肿瘤病变的介入诊疗学;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范畴--诊疗技术 血管性介入技术;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诊疗技术--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栓塞术;局部药物灌注术;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放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血管内异物和血栓取出术;选择性血样本采集术;瓣膜成形术;射频消融术。 介入放射学的特点 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
|
|
|